助听器使用时正确的交流方法:①面对面进行交流效果最佳;②说话者的语速不能超过助听器使用者对言语的反应速度;③说话者声音强度保持在与听力正常人的交流水平,不可过大或过小;④与助听器使用者交流前引导其注意力转至听力师时再开始交流;⑤与助听器使用者交流的距离在安静环境下以2m为宜,在嘈杂环境时应小于1m并适当提高音量。

佩戴助听器的时间应从短到长。例如,第一天佩戴1-2小时,第二天佩戴2-3小时。或者当您感到紧张或疲倦时,取下助听器并放松几个小时。或者当孩子表现出厌恶情绪时将其取下。总而言之,只要一天比一天戴的更长就行,慢慢的就会适应。由于佩戴期间声音方式会有所改变,因此患者朋友们需要先熟悉自己的声音;在与他人交谈时一定要面对他,保持正常的谈话距离(1米以内)和音调,不要试图听远处的声音或后面的发言者。要清楚地看到他的表情,嘴巴的形状和手势,请他说清楚一点,慢一点,但不要大声说话。

选配助听器是一个专业、复杂的过程,大致要经过如下6个步骤:第一步,检查外耳道。看是否有耳道湿疹、耳漏或耳道畸形等;清洁耵聍,观察鼓膜的状态,初步了解听损的原因。第二步,做听力学检查。第三步,进行助听器的选配。第四步,助听器的调节。包括定制机的订单设计,耳模的设计制作,助听器频响的调节。第五步,助听器效果的评估。助听器佩戴后现立即可以做的效果评估方法包括真耳分析、声场环境助听听阈及言语分辨率测试。第六步,制定随访计划。

助听器的结构:(1)麦克风:收集声音并转化成电波。(2)放大器:增加电波的强度。(3)接收器:刚好和麦克风相反,把增加的电能再转回成声波。(4)电源:小型电池。(5)外壳:保护内部结构。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,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,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,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,而感觉到声音。为听障者带来很大便利。以上便是为大家介绍的的助听器的种类和结构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!

一定要自己亲自试戴助听器,体会一下助听器的感觉。一般来讲,如果戴上助听器,音量放到适中,能听清一米以外的普通讲话声,这就初步说明有效果。决不能图方便,托别人去带一个助听器来用。例如,有的子女孝敬父母,从国外带个价格不菲的助听器来,但事实上配戴效果往往不佳。选用盒式或耳背式助听器的朋友,可以选做耳模,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,又能改善和加强助听器的声学效果,提高声音的清晰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