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听器使用时正确的交流方法:①面对面进行交流效果最佳;②说话者的语速不能超过助听器使用者对言语的反应速度;③说话者声音强度保持在与听力正常人的交流水平,不可过大或过小;④与助听器使用者交流前引导其注意力转至听力师时再开始交流;⑤与助听器使用者交流的距离在安静环境下以2m为宜,在嘈杂环境时应小于1m并适当提高音量。

助听器的原理大致为通过"麦克风"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通过信号放大与处理电路,再用"受话器"将电信号又转换为声音信号。本质上说,助听器就是放大声音的电子产品。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、放大器、耳机、电源四个主要部分。助听器的原理是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(电能)送入放大器,放大器则将输入很弱的电信号放大后,再传至输出换能器,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振动器构成,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强信号由电能再转换为声信号(声能)或动能输出。因此,耳机或骨振动器传出信号比之传声器原来接收的信号强多了,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觉障碍者的听力损失。

不适合佩戴隐形助听器的情况有哪些?1.婴幼儿,婴幼儿的外耳道还未停止发育,并且外耳道常常很细,因此并不能达到隐蔽效果,还容易掉出。2.老人,由于隐形助听器体积很小,老人不方便取戴和更换电池。3.中耳炎发作期,隐形助听器也是定制机的一种,中耳发作期流脓流水,容易损坏助听器。粘性耳屎,容易堵塞出声口。4.听力损失严重,隐形助听器功率一般比较小,听力损失严重到超出使用范围就无法佩戴。5.外耳道畸形或做过手术。隐形助听器很小,如果外耳道内部有术腔,助听器容易掉入。

助听器的种类:助听器主要由传声器、放大器、耳机、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。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;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、眼镜式、发夹式、耳背式、耳内式、耳道式、深耳道式助听器。(1)从外部结构可分为:盒式、耳背式、耳内式,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、耳道式、深耳道式。(2)从电子原理可分为:模拟助听器;可编程助听器、全数码助听器、宽动态语言技术助听器等。(3)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。盒式、耳背式、耳内式都属于气导助听器。